影片轉載:銳思整合設計有限公司完整授權
銳思整合設計|讓科技與光影重新定義空間
影片轉載:銳思整合設計有限公司完整授權,以上為「星宇航空視訊設備整合工程」
整合設計的時代:銳思如何讓空間會說話
在數位轉型的浪潮下,空間早已不再只是「場地」的代名詞。它是一種體驗、一種敘事的延伸,更是一個能展現品牌靈魂的舞台。
銳思整合設計有限公司(Keen Thinking Integration Design Co., Ltd)便在這個思維轉折點誕生——以「整合設計 × 投影融合 × 多媒體展示」為核心,結合科技與設計的專業力量,將傳統的空間規劃轉化為能激發互動、強化溝通的智慧場域。
對銳思而言,「整合」不只是技術疊加,而是一種 跨界融合的邏輯。
從建築與室內設計的視覺語言,到影音控制工程的精密參數,再到品牌體驗策略的情感傳達,銳思將這三者巧妙串聯,讓每一個場域都能成為故事的延伸。
這樣的理念,成為他們在台灣空間設計產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。
「我們不只是做設備,而是創造空間語言。」這句話,幾乎能代表整個銳思團隊的核心信念。
在每一個會議室整合工程、每一場投影融合展示、每一次光雕演出背後,銳思團隊都以嚴謹的專案邏輯與細膩的設計感,讓空間真正「活起來」。
他們的服務範疇橫跨:
- 企業會議室系統整合與智慧控制
- 投影融合、光雕投影與沉浸式影像工程
- 多媒體互動展示設計與文化願景館規劃
- 教學空間智慧化與科技教育場域應用
這些項目看似不同,卻都圍繞著同一個中心思想:「讓科技成為設計的語言,讓設計成為科技的靈魂。」
銳思的專案遍布全台——從台塑昆仲公園願景館的光雕融合展示、曾文水庫永續館的環境影像工程、到星宇航空總部與運籌中心的智慧會議室系統建置,再到大仁科技大學餐影教室與新竹縣消防局應變中心的整合工程,每一個案例都體現了他們「從規劃到執行一條龍」的整合實力。
他們不是單純安裝設備,而是從 使用者角度出發,讓每一套系統都能自然融入空間邏輯。
這種專業深度,讓銳思逐步成為企業與公部門最信賴的整合設計夥伴之一。
技術核心與代表案例:從整合到體驗的轉譯
銳思整合設計的專業,不只體現在硬體設備的組合,更在於「讓科技與空間的語言彼此連結」。
每一項工程背後,都是一場跨領域的協作:建築設計師考量視覺比例與光影導向、系統工程師精算聲音反射與網路延遲、控制技術人員調校多媒體互動節奏——這正是所謂的「整合設計」精神。
在眾多服務項目中,銳思以三大技術核心立足業界:
智慧會議室整合、投影融合與光雕展示、多媒體互動設計。
這三項不只是服務項目,而是將空間轉化為「體驗舞台」的三大支柱。
投影融合與光雕展示:讓光影說故事
在空間展示領域,「投影融合」與「光雕投影」代表了一種視覺革命。
銳思整合設計運用多台投影機透過軟體融合技術,精準控制亮度、色彩與邊緣校正,使畫面無縫拼接,形成震撼的沉浸式影像體驗。
「台塑昆仲公園願景館」是這項技術的示範。

在這個專案中,銳思透過融合投影與音效環繞,將企業的永續理念與創新歷史轉化為流動光影。觀眾不再只是看展,而是「被影像包圍」;
投影的每一個轉場都配合空間節奏,讓內容成為體驗。
另一個經典案例是「曾文水庫永續館」。

銳思在現場配置四台高亮度雷射投影機,透過邊緣融合技術拼接出寬幅主視覺牆,展演台灣水資源永續的故事。這種影像工程不僅要求設備精準,更依賴豐富的經驗來處理空間光線反射與牆體曲面干擾。
這些專案展現出一種核心能力:將光影轉化為品牌語言。
投影不只是展示,而是讓空間能說故事的關鍵。
多媒體互動展示:讓觀眾成為參與者
在教育與公共展示場域中,互動性已成為最重要的設計要素。
銳思的「多媒體互動展示」整合投影、感測器、觸控技術與影像辨識,讓觀眾不只是觀看者,而是體驗的一部分。
「大仁科技大學餐影教室」即為代表。

該教室採用 調光玻璃結合觸控投影,可依課程內容轉換顯示模式,學生能透過手勢操作影片與資料,講師則可即時同步畫面到全場。
這套系統讓傳統課堂轉化為互動式學習劇場,並獲得教育單位高度評價。
此外,在「新竹縣消防局災害應變中心」

專案中,銳思將 多媒體顯示牆、監控畫面系統 與 會議中控整合,形成全功能決策中心。
這不僅提升反應效率,也讓指揮中心具備資料可視化功能,成為智慧城市治理的一環。
整合設計的價值與產業趨勢:讓空間成為體驗經濟的核心
如果說 2010 年代是「品牌形象設計」的時代,那麼 2020 年代起,則是 「空間體驗設計」 的新世代。
無論企業、教育機構還是公共單位,空間都不再只是容納人的地方,而是傳遞理念、凝聚情感、創造體驗的媒介。
而銳思整合設計正是這股變革浪潮中的關鍵角色,將「整合設計」的精神,轉化為連結人與科技的橋樑。
整合設計的核心價值:從功能走向感知
銳思整合設計深知,真正有價值的空間不是「裝得多」或「做得炫」,而是能讓使用者自然地與科技互動。
因此,他們始終堅持三個原則:
- 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(User-Centric):每個操作介面、每一盞燈光、每一面投影牆,都必須符合人性化邏輯。
- 以內容敘事為導向(Story-Led Design):空間的目的不只是展示,而是講述品牌與理念。
- 以系統整合為基礎(System Integration):設備之間的穩定與兼容,是呈現體驗的根本。
他們將科技變成可感知的設計語言。
例如在「台塑昆仲公園願景館」中,觀眾並不需要理解背後有多少台投影機、多少條訊號線,而是能直覺地被內容吸引,沉浸在光影的故事裡。
這就是整合設計的終極價值——當技術退居幕後,體驗便能走向前台。
體驗經濟時代:空間是品牌的延伸
全球市場的變化證明,「體驗」正在取代「產品」成為新一代競爭力。
在這個趨勢中,空間是最直接的體驗媒介。
銳思整合設計的專案遍布企業展示館、品牌願景館、政府永續教育館、文化展覽空間,他們在每個案例中都導入「沉浸式展示」概念。
這些空間不只是讓觀眾「看」,而是能「感受」。
企業展示中心透過光雕投影講述品牌歷史;
教育單位利用互動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;
公共建設藉由多媒體融合技術,讓民眾理解城市發展脈絡。
銳思讓「空間」變成品牌的第二個網站、第二個行銷平台。
一如數位行銷講求轉換率,空間設計的「體驗轉換」同樣能影響信任感與決策行為。
整合設計的未來趨勢:AI × XR × 綠能
隨著 AI 與 XR(擴增實境、虛擬實境)技術的成熟,整合設計正邁入全新的階段。
銳思整合設計持續探索三大方向:
- AI 智慧控制系統
結合語音辨識、感測調光與場景學習,讓會議室能自動調節環境狀態。
當使用者說出「啟動簡報模式」時,燈光自動調暗、投影開啟、音響自動校準——這就是智慧空間的雛形。 - XR 沉浸式展示
未來的投影不再受牆面限制。
銳思正研究結合 XR 與投影融合的互動展示,讓觀眾可於實體場域中與虛擬內容同步互動。
無論是企業願景館、城市展覽、還是教育場域,都能以更生動的方式傳遞資訊。 - 綠能與永續設計
銳思也關注能源效率與設備循環使用。
透過 LED 低能耗投影、模組化系統維修設計與節電模式控制,讓整合設計不僅具科技感,也兼具環保永續。
這些技術的結合,代表著未來空間將成為「會呼吸的場域」,能感知人、能回應情境,也能持續更新自身狀態。
銳思整合設計正在以專業實力與創新視野,引領這場設計思維的轉型。
品牌精神與專業實踐:讓每個專案都說出銳思的語言
對銳思整合設計而言,空間設計不只是技術任務,而是一場「語言轉譯」的過程。
他們將冷硬的線路、投影與設備轉化成有情感、有故事的空間語彙,讓科技成為創意的延伸,而不是距離。
多年來,銳思團隊以穩健的步調累積專案經驗,建立了一套被稱為「五維整合流程」的工作框架:
需求理解 → 概念設計 → 系統整合 → 實地建置 → 體驗驗收。
這不是制式 SOP,而是一種「溝通哲學」——從第一場會議開始,銳思就站在客戶的角度,去理解空間的使用目的與真實需求。
理解需求:從人開始,而不是從設備
銳思相信,每個空間的價值來自於「誰會在裡面活動」。
因此,團隊會先與使用者進行多輪訪談,了解他們的日常動線、操作習慣與理想體驗。
在企業會議室整合案中,他們會問:「這間會議室一天開幾場會?是否有遠端團隊?哪個部門最常使用?」
這些看似瑣碎的問題,其實構成了整個系統設計的核心。
這樣的前期研究,讓後續整合方案能真正貼近現場使用者的行為,避免「系統太強但不實用」的常見問題。
對銳思而言,設計不只是「給出答案」,而是「問對問題」。
整合設計的執行:技術與美學的平衡
當設計概念被確認後,銳思的工程團隊便接手精密的整合規劃。
他們同時兼顧視覺比例、聲音路徑、光線反射、電源管理與設備維修空間,讓每一項配置既合理又美觀。
這是他們最自豪的一點——「做的是工程,但呈現的是設計。」
在「星宇航空總部會議室」專案中,銳思為了保持牆面乾淨與簡潔,將整套擴音與線路嵌入牆體與天花,並將所有控制模組整合於觸控螢幕中控介面。
整個會議室保留極簡風格,卻能一鍵操作燈光、投影與視訊通訊。
而在「曾文水庫永續館」中,銳思團隊為了確保畫面融合順暢,連夜進行數十次對位校正。
他們調整的不是單純的設備參數,而是一種精準到毫米的藝術。
專案驗收與教育訓練:讓客戶成為操作者
一個專案的完成,對銳思而言,不在於「交付設備」,而在於「讓客戶能自如使用」。
因此,在每一個專案結束前,團隊都會進行完整的教育訓練。
從操作面板的功能講解,到日常維護、影像校正與聲音平衡的實務教學,都由工程師親自示範。
這些看似細微的步驟,其實正是銳思長期維持高滿意度的關鍵。
因為在他們眼中,「專案不是結束,而是關係的開始。」
品牌信任的累積:作品即口碑
銳思整合設計幾乎不以廣告行銷為主,而是憑藉專案實績與口碑在業界建立名聲。
許多新客戶來自舊案介紹——企業老闆、學校單位、建築設計師或工程總包,皆因一次合作而成為長期夥伴。
他們的社群平台與作品展示頁上,隨處可見各種不同場域的專案實景:
從「台塑昆仲公園願景館」的光雕牆,到「大仁科技大學」的智慧教室,這些影像成了最真實的品牌名片。
這樣的信任,來自專業,也來自細節。
銳思在每個工程中都留下了「可被記得」的設計印記——
投影角度的完美銜接、聲音在空間中流動的平衡、光影變化與品牌故事的共鳴。
未來展望與結語
未來的空間設計,將不再只是裝修與科技的結合,而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溝通媒介。
銳思整合設計正以「整合設計 × 投影融合 × 智慧空間」為主軸,讓每一座會議室、展館與教學空間都能成為品牌敘事的一部分。
隨著 AI 智慧控制、XR 沉浸式展示與永續設計趨勢興起,銳思的任務也從「工程執行」進化為「空間體驗策劃」。
他們相信,當科技真正被人理解、被空間吸收、被故事延伸時,整合設計的力量才能完整展現。
銳思整合設計 Keen Thinking Integration Design Co., Ltd — 讓光影成為語言,讓空間說出品牌的故事。
常見問答(Q&A)
Q1:銳思整合設計主要服務哪些產業?
A:銳思服務對象橫跨企業、教育機構與政府單位,從會議室系統整合、展示館規劃到沉浸式展演工程皆有豐富經驗。
Q2:投影融合與一般投影有什麼不同?
A:投影融合可將多台投影機畫面拼接成無縫影像,呈現更大、更流暢的視覺效果,常應用於展館、願景館與品牌展示中心。
Q3:銳思可以協助既有會議室升級嗎?
A:可以。團隊能整合現有設備,進行聲學調整與控制系統升級,不需大幅拆修即可完成智慧化改造。
Q4:沉浸式展示空間的建置流程大概多久?
A:依規模不同約需 2~4 個月,包含需求訪談、設計提案、工程建置與系統測試四個階段。
Q5:銳思的方案是否能搭配 ESG、永續展示主題?
A:銳思非常重視綠能與教育導向,已多次協助客戶打造以永續、環保為主題的互動展館,如曾文水庫永續館。
